當研究的對象擴展到公共建筑的設計時,就出現了一個問題——設計者應該站在誰的立場進行設計,以什么為目標進行設計的問題。拿醫院的設計為便,在設計中,是以經營者的立場,還是以患
白林,北方交通大學教授,京都大學博士,北京白林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師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,北京市建筑設計招標委員會專家庫成員;日本建筑學會會員等。
由于歷史等原因,我國在基礎性建筑理論研究方面的積累較少。改革開放,使建筑業有了史無前例的驚人增長,建筑創作在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下,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繁榮景象。但是,應該看
現代社會具有復雜性、不確定性、不安定性、價值觀多樣性的特性。在這樣的社會中,設計中的問題設定往往是難以定義的“棘手問題”(沒有最終的規則;不可能有解決問題的完整手法,對問
建筑是思想的容器。城市也是思想的容器。基于這樣的對城市的基本認識,我們贏得了吳江東太湖大道城市設計國際邀標的第一名。(美國HOK、澳大利亞JPW、德國SOL、日本岸和郎+北京白林建筑
在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,都有缺少的東西。中國建筑界現在缺什么呢?前兩天某雜志社的編輯來所,要我們加入其理事單位。我拒絕了。為什么拒絕呢?說了如下理由:現在的中國可以說什
《設計方法論》課程
——為什么選擇這門課?——我認為通過設計方法的學習以及實踐,能更為系統的,有效的進行設計,更充分的將自己的意圖展現出來,而不是僅僅
為什么選擇這門課?1 想學一些理論性的東西,讓自己的設計更系統一些。讓設計的思維開闊,切入的角度更多一些。2 希望了解白老師的一些
怎么叫做成熟的建筑師呢,我想就是實際的工程施工以后,建成的建筑即是心中所想。其實設計并不是畫在紙上的圖,而是蓋出來的實物。
我一直以為建筑大師是自己“學”出來的,而不是某人某師“教”出來的。固然,師從于何人很重要,俗話說“名師出高徒”。從師于名師重要的是學習成才的方法和了解他們成長的道路。我以
《設計方法論》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