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導讀:計劃的程序: 1.資料搜集與整理評價 2.采訪已建成建筑的使用者 3.對同類建筑的使用實際狀況調查 4.調查結果的解剖及其評價 5.室名一覽表(所需空間) 6.總體規模、各部分的面積比例 7.功能分區關系分析、內部交通流線分析 8.外部環境關系分析、與城市...
計劃的程序:
1.資料搜集與整理評價
2.采訪已建成建筑的使用者
3.對同類建筑的使用實際狀況調查
4.調查結果的解剖及其評價
5.室名一覽表(所需空間)
6.總體規模、各部分的面積比例
7.功能分區關系分析、內部交通流線分析
8.外部環境關系分析、與城市景觀、交通關系
9.相關法律、法規的關系
10.通過讀解任務書及與業主的信息交流,掌握業主的要求
11.設定設計理念
12.開始構思、草圖階段
以上是建筑計劃的一般步驟,但是每一個步驟都是以不斷地反復推敲,進行信息反饋為前提。但是,許多步驟是不同于以往設計方法的步驟。
少數優秀建筑師可能已經這樣做了。本文的目的旨在面向廣大的建筑師,使他們更進一步地改善自己的設計方法程序。便其更加科學化、規范化,合理化。以此來保障設計結果的客觀、科學、合理,滿足使用者的要求。
我們不可能如同做試驗一樣來進行建筑設計。作為建筑計劃的研究手法,更多的是通過對已經建成的建筑物為對象進行調查。對已有的設計實便進行考察分析。
再比如,人們看到大屋頂就會感到有一種建筑的文化性。但是大屋頂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。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。不同層次的人感覺也是不一樣的。我們設計大屋頂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一種效果,給人們一種傳統文化的感覺。但是這樣做的作法,是否都能夠真正達到其目的呢?其效果如何,必須通過調查研究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理論。才能使我們的設計目的和其效果統一起來。才能使我們的設計有科學依據。才能對我們的手法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,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。真正起到“設計”的作用。
上一篇:什么是建筑計劃的方法?
下一篇:什么是科學的建筑設計方法呢?
[提要]白林,北方交通大學教授,京都大學博士,北京白林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師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,北京市建筑設計招
所謂可持續發展,就是按照地球和環境可承載的能力安排生產與消費的量,抑止無限膨脹的消費欲望,抑止向有限的地球無限索取的態度,保持生產、生活、資源、環境的有機平衡關系。不僅
科學研究方法也適用于研究建筑學、以及建筑設計理論的問題。關于科學方法的討論,我們在以后的章節還要進行詳細討論。
文中注釋和參考文獻1 序章,序論※1)劉敦禎[中國住宅概說]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,1957,P113[四合院住宅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]。※2)劉燕輝,
吉武泰水落石出的研究:在繼續了西山卯三的基礎上,其調查方法更細致更科學化,在分析手法、預測手法上更客觀化,更現代化。其研究對象從住宅逐漸擴展到了學校、醫院、圖書館等公共